【计划执行情况】2005年,深圳市全面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十·五”计划和年度计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2005年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增速加快,效益提升,后劲增强;民生进步,标本兼治,社会祥和。根据全国经济普查调整后的数据,2005年,深圳市实现本市生产总值49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高出年度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增长19.4%,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2.1%;出口总额1015.02亿美元,增长30.4%,完成12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13亿元,增长7.6%,完成9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67亿元,增长15%,完成10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38亿元,增长18.2%,高出年度预期目标7.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6%,低于年度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特点】2005年,深圳市经济运行呈现新的特点。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呈现高效益、快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深圳市全年经济一直保持在高于“十·五”规划和年度计划预期增速的高位运行,季度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3.3%、14%、14.2%和15%;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步伐加快,“效益深圳”建设初见成效,资源消耗水平不断下降,万元GDP地耗、水耗、能耗分别下降13%、7%和2%。产业发展后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年内,深圳市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支撑下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以海、空两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0.4%、64.6%和35.8%。需求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需求自主性内生增长动力增强。深圳市全年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继续居于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67亿元,增长15%,消费需求增速长期低于GDP增速的局面得以扭转;基建投资高速增长成为投资运行的亮点,全年完成基建投资599.83亿元,增长19.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12.1个百分点;净流出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61.2%、26.6%和12.2%。物价运行平稳,价格水平上涨压力有所下降。深圳市居民消费价格分月指数(CPI)均在100%~102%区间波动,全年回落至101.6%,服务项目价格涨幅高于消费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小幅下降至98.7%,但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涨幅仍处于105.1%的高位运行。
【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深圳市继续坚持实施产业第一的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年内深圳市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9.87亿元、2580.82亿元和2336.21亿元,分别增长-20.4%、17.9%和11.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0.3:51.6:48.1调整为0.2:52.4:47.5。抓住市场拓展和产能提升两个关键环节,大力推动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促进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深圳市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增长19.4%,其中重工业增加值1630.78亿元,增长22.8%,高出轻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快速增长。深圳市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31.8,增长22.9%,比工业整体增速高出3.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583.11亿元,增长21.8%,比工业整体增速高出2.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深圳市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900亿元,增加值1300亿元。以两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深圳市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619.68万标箱,增长18.6%,稳居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地位;机场货物吞吐量55.05万吨,增长11.1%;机场旅客吞吐量1574.05万人次,增长10.5%。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圳年末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478.16亿元和6168.04亿元,比年初增长19.3%和18.8%。
【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年内,深圳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00亿元,增长19.7%;房地产开发投资419亿元,下降3.6%;更新改造投资114亿元,增长30%;其他投资42亿元,下降38%。2005年深圳市投资运行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建设高速增长,强力支撑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局面仍未企稳,并出现了负增长;集体和个体等其他投资跌幅仍旧明显;投资增速回落明显,投资结构全面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投资支撑的局面已经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生产性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市、区政府投资比重较大,有力地发挥了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按行业分析:深圳市2005年交通市政行业投资呈快速上升趋势,鼓航道、西部通道、南坪快速路一期、福龙路等重大项目均处于投资高峰期;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23%,增长态势平稳;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呈稳步上升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负增长,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0%下降为35%。从产业分布看:深圳市2005年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3%,第二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高达32%,表明全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大,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战略稳步推进;第三产业投资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近68%,主要原因亦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所致。 2005年,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维持下滑态势的情况下,由于基本建设尤其是市重大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以来,一批港口、能源、交通项目均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确保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有7.6%的增长率,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
【社会发展特点】2005年,深圳市社会发展全面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全面加大社会发展领域投入。年内,深圳市引导和切实推动公共资源向社会发展领域集聚,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年度计划中安排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医疗设施项目投资5亿元,全社会新增病床1500张;提高教育档次、完善教育硬件设施的项目投资10亿元,全社会新增中小学学位近7万个;“固本强基”和基层社区建设项目投资近2亿元,完成150个社区项目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项目投资4亿元,大剧院改造工程、中心音乐厅和图书馆等项目即将竣工并投入使用。就业收入形势良好,民生得到有效改善。深圳市进一步调高最低工资指导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万元,增长8.7%;启动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丰硕,和谐深圳建设稳步推进。深圳市开展了文明联合行动,巩固和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治安形势好转,社会呈现安定、祥和的局面。“转地”等重大举措顺利实施,城市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转地”、“拆违”、“清无”以及“城中村”改造等行动,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存在的主要问题】2005年,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成果突出,但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大量占用资源粗放型发展现象仍然存在,转变增长方式动力不足,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和人力资本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合理引导形成清洁生产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任重道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仍待加快,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亟待加强;支柱产业、新兴行业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有待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能力有待增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仍需优化,自主创新整体环境和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改善。完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压力上升,违反城市规划的现象仍然存在,城市规划的刚性、统筹性有待加强,城市管理体制亟待创新,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脱节问题仍较突出。加强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压力上升,城市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尚待全面建立,人口规模控制和结构优化急需加强,维稳工作的合力机制和社会和谐的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空间不足、资源能源短缺等瓶颈制约尚未根本缓解,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亟待健全,城市应急能力和整体防护能力有待提高。